貉一丘、 貉同丘、 貉奴、 貉子、 貉睡、 貉绒、 貉袖、 貉裘、 貉道
大貉小貉、 狐襟貉袖
一丘之貉、 一丘貉、 一邱之貉、 九貉、 北貉、 厥貉、 四貉、 国貉、 大貉小貉、 夷貉、 小貉、 氐土貉、 濊貉、 狐貉、 秽貉、 胡貉、 蛮貉、 表貉
貉拼音:[háo]
英文释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医]浣熊貉;
racoon dog 貉; 貉子; 貔;
实用场景例句
Those two are birds a feather! They love to gossip.
那两个人真是一丘之 貉,总是喜欢搬弄是非.
The monkeys make sorrowful noise overhead.
头顶我飘过貉猴的哀嚎.
Those include large states pke Capfornia, New York and New Jersey, where he expected to dominate.
σ愿熬 湓诜鹬菥貉.
词组搭配racoon dog fur
拔去硬毛的貉子皮,质地轻软,是珍贵的毛皮
racoon dog
貉(&x{hé})
的通称
貉拼音 háo hé 貉部首 豸 貉笔画 13 注音 ㄏㄠˊ ㄏㄜˊ 繁体字 貉 部首笔画 7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形声 笔顺 撇捺捺撇折撇撇撇折捺竖折横 貉的意思、基本信息 貉五笔86:EETK 貉五笔98:ETKG 五行:水 UniCode:U+8C89 四角号码:27264 仓颉:BHHER GBK编码:BAD1 规范汉字:5512 貉的解释● 貉
hé ㄏㄜˊ
◎ 哺乳动物,外形像狐,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杂食鱼、鼠、蛙、虾、蟹和野果、杂草等,皮很珍贵:一丘之貉。
● 貉
mò ㄇㄛˋ
◎ 古同“貊”。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貉 háo
(1) —— 义同“貉”( hé )
(2) 另见 hé
基本词义
◎ 貉 hé
〈词性:名〉
(1) (形声。从豸( zhì),长脊的野兽,各声。本义:一种野兽,通称“貉子”,也叫“狸”)
(2) 同本义 [racoon dog] 食肉目犬科的一种动物( 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产地包括中、日、朝和乌苏里边区。有三个亚种,产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中、东南和西南各省区,是著名的毛皮兽,它的毛皮被称为貉子皮或貉绒
(3) 另见 háo
[①][hé]
[《廣韻》下各切,入鐸,匣。]
亦作“狢1”。亦作“貈1”。
兽名。外形似狐,毛棕灰色。穴居于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昼伏夜出,食鱼、鼠、蛙、虾、蟹和野果等。是一种重要的毛皮兽。现北方通称貉子。
[②][háo]
亦作“貈2”。
见“貉2子”、“貉2絨”。
[③][mò]
[《廣韻》莫白切,入陌,明。]
同“貊1”。
(1)古代北方部族名。
(2)北方古国名。
[②][mà]
[《集韻》莫駕切,去禡,明。]
通“禡1”。
古代军中祭名。
音韵参考
[广 韵]:下各切,入19鐸,hé,宕開一入唐匣
[平水韵]:入声十药
[粤 语]:hok6mak6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字源字形